“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”
《论语·述而》
从生理上说,身体是一个阴阳和谐的整体,心态不好,则身体机能失序不调,剑走偏锋,做出害人害己的事,这些都可以说是“小人常戚戚”的危害。而坦荡荡的胸襟,会让人时刻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,提高人的生活质量。现代科学研究证明,心态能影响人的命运,一个保持良好心态的人比心态不好的人更容易成功。
小人之所以喜欢互相勾结,是因为他的心里有鬼,想通过这种勾结牟取私利和维护既得利益。所谓“结党营私”,正是这个意思。
“君子泰而不骄,小人骄而不泰”
《论语·子路》
君子内心世界应该是安宁安详的,而小人则是浮躁傲慢的,从处世态度上看,正人君子是谦逊内敛的,而小人则是狂妄自大的。一个人无论有多大成就,社会地位、经济地位有多高,都应该保持谦虚内敛的风范,再了不起的人,也是脱离不了人民的,吃的是农民种的粮食,穿的是工人做的衣服,脱离人民,任何人都是渺小的。
君子因为有心态的平和、安定和勇敢,他的安详舒泰是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;小人表现出来的则是故作姿态,骄矜傲人,因为他内心多的是一股躁气,气度上便少了一份安闲。
“仁者不忧,智者不惑,勇者不惧”
《论语·宪问》
智、仁、勇是儒学三宝。学儒就是学这三宝。做不到不迷惑就不是真正的有智慧;做不到不忧愁就不是真正的有仁德;做不到不惧怕就不是真正的有勇气。二者必居其一,非此即彼。说自己有智慧、有修养、有勇气是不行的。
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?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。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。 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、有教养,而且内心忠诚的公民,然后以此在社会上安身立命,学习的目的就是完成这么一个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。
“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”
《论语·宪问》
不在那个位置上,就不要干预那个位子上的事。因为干预也是没有用的,倒不如把自己职责范围之内该做的事情做好。换个角度想,如果你不在其位而谋其政,那么,在其位者又将谋什么呢?社会稳定需各安其位,各司其职。从政治角度来说,这是很重要的。下属替领导出谋划策,分忧解难是属下应尽的责任,但是不要出格。
你在什么位置上,要做好本分,不要越俎代庖,跳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。这是当代社会特别应该提倡的一种职业化的工作态度。